随着机动车数量增加,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,吉林市出现了商家私占停车位、“僵尸车”长期占道停放的现象。“停车难”问题已经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。面对公共停车位短缺、停车设施配建不完善、限时限区停车位利用率偏低、重点区域停车位难求等,17名吉林市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《关于解决我市“停车难”问题的建议》。
11月9日,由吉林市政协主办,吉林市电视台承办的“吉事好商量·提案面对面”协商对话节目开播,以聚焦“停车难”为主题,提案者、提案办理单位、辖区政府、街道社区以及市民代表等共同协商、共谋对策、共促发展。
加强联动,解决“停车难”
近年来,在繁华街区、临街商户门前、主干道路两侧,各式各样的三角停车器、禁停标志牌、障碍墩随处可见,让原本不够多的公共停车位,就显得停车更难了。2019年以来,相继有20余名委员提交了有关“停车难”方面的提案,“停车难”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。2020年,市政协把“停车难”提案作为重点督办,组织委员深入调研、开展座谈、听取民意,持续关注静态交通管理,特别是结合“双城同创”活动开展了专项视察和专题协商议政。
在协商对话现场,市城管局、市交警支队介绍了联合开展治理“停车难”和整治静态交通工作情况。据了解,在提案推动和各城区配合下,市城管局、市交警支队联合行动,重拳出击,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37处,清除乱堆乱放5500余处,清理“僵尸车”3900余台,拓展停车空间30余万平方米,施划停车位26742个,新建公共停车场3处,智能化改造道路停车场41处,查处各类违法停车38500台次,有效缓解了停车难、乱停车问题。
为加快推进静态交通治理工作,全面提升管理水平,市城管局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,确定了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,将矛盾较为突出、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心医院周边区域确定为试点区域,会同交管、消防、规划、住建等部门,进行10余次的实地调研和论证,编制出《吉林市核心区静态停车整治规划方案》,并开展系列违法停车治理工作。通过拆除违建物、清理障碍物等,中心医院周边释放停车场地9200余平方米,增划停车泊位910个,使该区域公共停车位达到1422个,极大缓解了该区域停车难问题。同时,进一步完善了试点区域停车设施建设,设置了车辆即停即走通道,增设了停车引导屏及相关标识标牌,科学设置单行线,开展人工引导服务、差异化收费等,中心医院周边动静态交通秩序有了显著改善。市城管局和市交警支队加强联动,将城区划分为39个停车片区,增设停车位26742个,使城区道路停车位增至7.5万个。
密切配合,治理重点区域
在静态交通管理中,医院、商圈、学校附近是“停车难”的重点区域。在协商对话现场,委员建议,应充分利用停车资源和空间,在不影响小区安全、不占用消防通道的前提下,可统筹利用空余场地,改扩建临时停车设施。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和治安管理的前提下,在小区周边道路设置夜间临时停车位,落实所停车辆的日间驶离措施,解决重点区域“停车难”问题。
市城管局积极作出回应并表示,与交管部门建立长效联动机制,做到动态、静态交通治理相结合,相互协调、相互促进。通过科学组织交通以及停车引导系统,减少车辆无效行驶,减轻拟停放车辆对动态交通的影响。持续加大对侵占停车位行为的查处力度,严格落实网格化治理措施,开展乱停车辆整治行动。通过发放宣传单、停车提示单、在交通乱点设置执勤岗等方式,严厉查处违章停车行为,有效改善重点区域停车秩序。
委员们提出的提案和承办单位的办理落实,给静态交通状况的改善、“停车难”问题的破解、“文明城”的创建,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。
立足“创城”,清理“僵尸车”
“僵尸车”既侵占了公共停车资源、妨碍了交通,又影响着城市形象,急需清理整治。2020年,在吉林市“创建精神文明城”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,市政协把视察监督的重点放在“僵尸车”清理上,积极组织委员参与,提出了建立长效机制、加强法律保障、开展综合执法等建议。
8月至10月,市城管局、市交警支队加大执法力度,对“僵尸车”进行点面清查,张贴“清理通知书”,督促车辆所有人或保管人七日内自行清理,逾期未自行清理或无法确定所有人的,由综合执法组依法强制清理。市民对这一行动拍手称赞。3个月,全市清理了各类僵尸车辆3900余台。
注重引导,纠正私占公共停车位行为
“一些临街商家和单位、个别小区居民,为了自家方便,在公共停车位上放置障碍物,阻碍外来车辆停放,把公共停车位当成自家‘领地’。”委员建议,建立“私占公共停车位及乱停乱放专项整治”长效机制,加大宣传、严格执法,使私占公共停车位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公德意识,遵守法律规定,自觉改正不良行为。
市城管局、市交警支队在提案办理时表示,强化联合执法、人性执法,宣传有关公共停车位管理的法律法规,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占公共停车位,要求自行清除障碍物。设立举报电话,鼓励市民及时举报,执法部门及时查处,使公共停车位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。据了解,全市清理各类锥筒、地桩等侵占公共停车位的违法行为5500余起。与此同时,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,变集中清理为常态化管理,持续加大对违法停车行为的处罚力度,进而提升管理效能。
体现差异,设定停车收费标准
城区主要街路、繁华商圈、医院学校等人流密集区,因停车位少而造成交通拥堵。针对这一问题,委员建议,要实施限时、限区停车,引入市场调节机制,通过科学管理、合理收费,不断提高现有停车位的周转率和利用率,以方便群众、服务群众。
根据《关于吉林市中心医院等片区城市公共道路(场地)停车位停车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》规定,市城管局确定了中心医院片区、北山风景区片区、天津街商业片区等14个停车需求较大的区域,采取计时停车收费服务方式,引导和调节停车需求,有效减少长期占用公共停车资源的无效停车行为,进一步提高停车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,缓解重点区域“停车难”问题。按照政府主导、企业运营的原则,要求收费停车场设置收费标准及监督电话公示牌。对现有公共停车场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,应用高速车牌扫描、网络支付、5G移动互联、POS机等科技手段,实现“电子支付”。
科学编制静态交通管理规划
市政协委员对静态交通管理规划提出建议,应立足城市发展,在新开发小区或完善城市规划时,提前配套建设足够数量的车位,以满足停车需求。对静态交通管理工作进行立法,做到有法可依、有规可循。尽早实现运用5G大数据等技术,提高城市静态交通信息的共享管理。
市城管局、市交警支队当即表示,在加快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同时,还要加快推进“智慧吉林”智能停车系统建设及“江城停车”APP开发,将公共停车资源统一纳入平台管理,实现停车数据互联互通,提高停车资源高效利用和智能服务水平,实现城市级路内外停车场资源整合,从源头上缓解停车难和交通拥堵现状,改善公众出行和交通环境。
一个多小时的“提案面对面”协商对话,让全社会认识到,“停车难”的问题是现有资源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,是如何整合现有资源、开发新资源、实现公平、提高效率的问题,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、改善城市面貌、解决群众困难的民生问题。“提案面对面”协商对话,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为国履职、为民尽责的责任担当,体现了提案办理单位情系百姓、利为民谋的努力付出。“提案面对面”协商对话,诠释了市政协及政协委员开展广泛调研、积极建言献策、持续跟踪问效和参与市域社会治理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工作理念,体现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,围绕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、民生改善促进有事多商量、遇事多商量、做事多商量的履职风采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